更多精彩 >
商投网 新闻 正文

八脉六合承古韵,仁心仁术惠苍生—— 记赵氏八脉六合疏通法传承人赵连强

2025-05-09 17:44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号角声中,一位扎根临床30年的中医传承人正以银针为笔,在人体经络的蓝图上续写着古老医脉的新篇章。他是赵连强,第三十一代"赵氏八脉六合疏通法"传承人,从军营走出的古法中医守护者,用七百年家族传承的智慧密码,为现代疑难病症打开了一扇通往康复的大门。

(赵氏八脉六合疏通法传承人赵连强)

家国血脉中的岐黄基因:从战场到诊室的使命传承

赵连强的诊室里,"中国传承人"的铜牌与泛黄的《赵氏医案》交相辉映,诉说着跨越七个世纪的传承故事。作为中医世家与革命军人家庭的后代,他的成长浸润着双重精神底色——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担任炮长的英勇事迹,与祖父在战地用银针救治伤员的医者仁心,共同铸就了他"医武同源"的价值认同。1990年入伍后,他在原济南军区部队中首次将祖传技法应用于军事训练伤治疗,用赵氏疏通法为战士们缓解伤痛,从此踏上了"以医报国"的道路。

赵氏技法的源头可追溯至南宋大家赵孟頫。这位宋太祖十一世孙在宋亡后隐居吴兴,将书法艺术中"气韵贯通"的美学理念融入经络研究,创立了以冲脉为核心的"八脉六合"理论体系。此后七百年间,赵雍、赵和正等历代先贤在战火与动荡中不断完善技法,使其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成为战地救护的"奇兵",累计救治数千伤员,用疗效印证了中医外治技术的神奇魅力。当这门"能打仗的医术"传到第三十一代传人赵连强手中时,他不仅继承了技法精髓,更肩负起将其从战场推向更广袤健康战场的时代使命。

八脉六合的生命哲学:解码人体经络的"中央集权"系统

在赵连强的诊疗室,一幅巨型人体经络图占据整面墙壁,冲脉处的红色标记格外醒目:"这里是人体经脉的'中央司令部'。"他将赵氏技法的核心概括为"以冲脉为中心,七脉为七政"的整体观——冲脉统领全局,任督二脉为前后护卫,阴阳维脉调节上下气机,阴阳跷脉平衡左右运动,带脉如束带管束诸脉,形成"分工明确、统归中央"的精密系统。

这套理论在临床中转化为独特的诊疗体系:针对偏瘫患者,通过疏通冲脉关联穴位激活气血中枢,配合任督二脉调节阴阳,使淤堵的细胞及病毒小分子随代谢排出;调理颈肩腰腿痛时,以带脉为切入点松解粘连,通过阳维脉提振阳气,阴维脉滋养阴液,实现"通则不痛";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,运用阴跷脉、阳跷脉平衡眼部经络气血,300度以下近视通过3-5次调理即可摘镜,根源在于激活了人体自我修复的"天然药库"。这种将人体视为有机整体的诊疗思维,正是赵氏技法区别于单一对症治疗的核心优势。

临床奇迹的真实注脚:让古老技法照进现代病痛

赵连强的诊案本上,16000多位患者的康复记录印证着技法的普适性:巩义鲁庄镇患者王合喜,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行走困难,首次调理后即可独立行走,两次治疗后竟能搬动重物;荥阳豫龙镇患者孟庆银,全身淤堵呈青紫色,依赖药物16年,经六次赵氏疏通法调理后,不仅摆脱药物,淤堵部位的肤色也恢复如常,逢人便说"中医真的能救命";郑州患者张惠霞,脑梗后遗症导致偏瘫,调理当天即能平稳站立,两周后竟能小跑,连主治西医都惊叹"创造了康复奇迹"。

这些案例并非个例。赵连强擅长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疾病谱结合,在中风后遗症、心梗康复、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病症中,通过"拨筋点穴+针灸艾灸"的复合疗法,实现了"疏通为主、药物为辅"的治疗目标。他常说:"中医的疗效不是慢,而是需要找到打开病症的'钥匙',赵氏八脉六合法就是那把钥匙。"

守正创新的时代答卷:当古法遇见科技与传承

2024年入选《中国传承・人才智库》,是赵氏技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赵连强没有止步于荣誉,而是开启了传统技法的现代化转型:

标准建设:制定《赵氏八脉六合疏通法操作规范》,将祖传手法量化为28项技术参数,解决了传统中医"口传心授"的传承痛点;

教育创新:作为河南青少年素质中心中医文化传承副主任,他建立"理论+实操+临床"的三维培养体系,让技法在代际传承中保持活力。面对资本抛出的商业合作橄榄枝,赵连强始终坚守底线:"曾经有企业想量产'赵氏通络贴',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千人千方才是精髓。"他的诊室收费30年未变,坚持"成本价诊疗",只为让基层患者也能受益于这门"贵族技法"。

公益践行助力健康中国:让中医智慧普惠大众

在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指引下,赵连强深知,中医的传承不仅在于医术的精进,更在于让传统医学智慧普惠大众。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大医精诚”的深刻内涵。

赵连强发起“岐黄惠民行”公益项目,带领团队深入河南偏远乡村、城市社区以及敬老院,开展免费义诊活动。每到一处,他都耐心为居民诊断病情,运用“赵氏八脉六合疏通法”为患者调理身体。在义诊现场,常常能看到他细致地为老人进行针灸治疗,或是手把手教居民简单的经络按摩方法。截至目前,“岐黄惠民行”已举办超百场义诊活动,惠及群众万余人次,为无数基层患者送去健康希望。

针对经济困难的特殊群体,赵连强联合慈善机构成立“中医帮扶基金”,为贫困家庭的重病患者提供免费的中医调理服务。此外,赵连强致力于中医知识的科普教育,走进社区,开展“中医文化公益讲堂”。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结合生动的案例,向大众讲解中医经络知识、日常保健方法以及“赵氏八脉六合疏通法”的原理。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提升民众的健康意识,让中医“治未病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在他的努力下,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,尝试用中医方法进行自我保健。

文明互鉴的中医担当:从家族传承到世界非遗

随着'健康中国'战略与'一带一路'倡议的深度融合,赵连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舞台——推动"赵氏八脉六合疏通法"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他深知,这不仅是为家族技法正名,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医整体观的重要契机:"我们的经络理论将人体视为'小宇宙',冲任调和则百病不生,这种生命智慧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。"

目前,他正与非遗保护机构合作,梳理七百年传承脉络,挖掘战地救护、现代康复等不同时代的应用案例,让技法的"活态传承"脉络清晰可见。正如他在国际中医论坛上所言:"当意大利针灸师用赵氏针法为罗马患者缓解腰痛时,银针就成为了文明互鉴的桥梁。"

从南宋文人的案头医书,到现代诊室的可视化教学;从战地救护的"军中神技",到走向世界的"中国方案",赵连强用三十年光阴诠释了中医传承的深层逻辑——真正的守正,是让古老智慧在时代痛点中找到答案;真正的创新,是让技法精髓在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。当他的银针再次精准刺入冲脉穴位,调和的不仅是患者的气血,更是传统医学与现代文明的共振频率。这或许就是赵氏技法传承七百年的终极密码: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,始终与时代的健康需求同频共振。(图/文:刘十六)


责任编辑:胡编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商投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关于我们 | 免责声明 | 投诉建议 | 网站地图 | sitemap |